就如同巴黎有條塞納河,布拉格有條寬廣的伏爾塔瓦河。伏爾塔瓦河悠悠的貫穿布拉格,一共有17座橋樑橫跨在其上,而東歐最古老的石橋─查理士橋,更是其中橋樑的經典,他連結起布拉格城堡與舊城區的脈動,也串起布拉格跳動的生命。查理士橋的歷史可上溯到14世紀,建於1357至1407年之間,期間曾遭受洪水襲擊,橋的兩端有哥德式尖塔拱門,橋欄兩側各有欄杆和以宗教故事為題的 15座聖像,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是聖約翰了,據說摸他底座的浮雕可以帶來財富和好運,也因此浮雕被遊客摸的金光閃閃,頗為有趣。
查理士橋在過去也是歷任波希米來國王的加冕大道,加冕的紅毯起端由火藥塔經查理士橋到達布拉格城堡,當年場景想必是十分壯觀。如今,查理士橋僅提供步行,遊客們可以從這座橋以不同角度欣賞布拉格的各式面貌,更可以欣賞伏爾塔瓦河的風情。冬天來這裡,風勢非常的大,如果不戴上帽子,不一會兒一定會感到頭疼的;可能也是冬天的緣故,街頭藝人、小販稀少,讓人少了不少趣味。往舊城這端的尖塔處,更是一個相當適合拍照的地方,因為以整個城堡區作為背景,就如同明信片般美麗。
城市裡,必然是需要一條河流的,而美麗的橋樑更能點綴這條河的美麗。古老的橋與古老的河水交織出波希米亞式的浪漫與熱情,這也正是布拉格的不朽魅力之所在。
城堡區的皇宮與巍峨教堂
城堡區有以往的皇宮、現行的總統府,廣場廣闊適合漫步,另一旁可以眺望舊城區的布拉格。冬天裡雖然天空灰暗陰沉,卻使得布拉格更具神秘感,更充滿思古之幽情。
聖維特大教堂是城堡區最宏偉的建築,1344年開始興建,1929年才算完成,這座哥德式建築有「建築之寶」的美譽,也是歷代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場所,這裡收藏著十四世紀神聖羅馬帝國間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的純金皇冠、金球及權杖。站在聖維特教堂門前,要用「仰望」的方式才能窺見全貌,入口處的玫瑰花窗更是一個偉大的藝術,面積99平方公尺、用26740塊玻璃拼裝而成,由教堂內欣賞,更能感受它的輝煌。整座教堂莊嚴肅穆,四週布置著教堂特有的彩繪玻璃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慕夏之窗」了,這些窗戶訴說著聖經故事栩栩如生。
教堂外還有一面裝飾著12星座雕飾的門欄,你可以與自己的星座一起合影留念,也是不錯的選擇唷!
在小巷裡遇見卡夫卡
來布拉格,一定不能忘了卡夫卡。卡夫卡於1883年出生在布拉格的猶太區內,是個道道地地的猶太人。他的一生幾乎全待在布拉格,他曾說布拉格就像是「我的獄所、我的城堡」一樣。後來他嫌城區太過吵鬧,於是他就搬到黃金小巷(Zlata Ulicka)中專心寫作。黃金小巷原本為皇家衛隊及首飾工匠的住所,巷弄窄小,屋舍低矮卻又色彩繽紛。目前這些小房子已經改建為酒館與販賣藝品的小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黃金小巷22號,一棟藍色的小屋,這裡就是卡夫卡曾經居住寫作的地方,屋前總是閃光燈照個不停,這個絕對是卡夫卡意想不到的吧!
我們漫步在石塊砌成的步道上,地板早已被眾多的遊客踩踏的歪斜不平;停留在時光裡的這些屋子,令人有時光倒流的感受。這些小店都相當有特色,有一家販售的書籤相當有趣,書籤為一條皮繩兩端繫著錫製小飾品,兩端互相搭配方得其趣。例如我買的一端是魚、一端是小餐盤,魚放在盤上正是盤中魚,例如另一款是一端為小狗(四肢可動)、一端是骨頭,可見店主人的巧思。還有一家店販售著藍色22號陶瓷小屋,讓我們可以帶著曾經住過卡夫卡的小屋回家,也算是個極具特色的紀念品。後來我們還登上狹窄的樓梯,看看以前中古世紀的盔甲,昏黃的燈光、窄小的窗戶,微光中這些櫥窗裡空心的騎士盔甲,增添著難以言喻的詭異氣氛。
當年卡夫卡在黃金巷的陋室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以布拉格城堡為背景的文學大作《城堡》,如今這條短短的黃金小巷也因他成名,這正是「巷不在長,有卡夫卡則名」的最佳寫照吧!
濃濃的波希米亞風情
有人形容布拉格是紅色屋頂在跳舞,的確是的。不管夏天還是冬天,晴天還是雨天,布拉格就像是個優雅的舞者,舞動波希米亞式的浪漫。她的悠遠歷史、多變建築,還有那悠閒的生活,濃郁的人文氣息,動人的音樂旋律,讓全世界的人為她著迷。布拉格更是個適合戀人的地方,只要你來過就知道。
敗家經驗談:
1.黃金小巷裡的書籤一個120KC,至於陶瓷小屋一個90KC,價格不貴,適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