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寮,這是台北一個新的文化好去處~




剝皮寮在萬華龍山寺附近。對於萬華,我個人近乎陌生,那是一個只聽聞有華西街和龍山寺的地方,老實說真的不熟;而因為老萬華曾經有一些讓人卻步的地方,也讓人對他的印象不是很好,這也是明年即將上映的《艋舺》有一些爭議的地方。

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來到萬華,不過龍山寺這一帶舊時代的痕跡,朋友竟然說,她感覺這裡不像台北市。或許有那麼一點,他的陳舊感還是比較多的,市集上往來也以中老人居多,這裡似乎還有著數十年前的那種老味道,老矮房、陳舊的看板,還有著推車上的攤販,建構著老萬華的風貌。

不過萬華應該是很有歷史氣息的地方,萬華舊名艋舺,清朝時期商業往來頻繁,富商大賈來往、街市熱鬧,後來的時代變遷,讓他沒落而有了另一種景貌與歷史。

沿著廣州街,過了龍山寺就到了剝皮寮。維基百科是這樣介紹的:

剝皮寮是台灣台北市的地名,位於老松國小校園南側,今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傳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現鄰近康定路、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該街道約成形於1850年代的台灣清治時期,而自清朝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除了有歷史背景之外,該街道亦為唐景嵩力主台灣民主國,發起台灣仕紳遊行的起點。因為該長約數百公尺的街道於1945年之後,列為老松國小的校地預定地且不能增建改建,因此意外被完整保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2003年8月成立剝皮寮古蹟保存再利用的經營團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2004年,該街東段部分整修成歷史街道區,不過緊鄰該國小的西段部分,仍維持頹圮的老舊建築模樣。

很有趣的地方吧!



走進剝皮寮歷史街區,可以發現文化團隊很用心在保留歷史以及經營這個地方,每間房裡的展覽看得出用心設計,以及試圖還原當時生活文化的原貌。或許這裡沒有開放諸多商店進駐是對的,欣賞古蹟,應該是來體會而不是來吃吃喝喝,所以在這,縱然遊人雜沓,但終究有別於許多老街一樣,充斥商業味道與只是看熱鬧,這點是相當值得稱許的。







有空,建議大家來這兒走走,可以看見不一樣的台北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ndiana7 的頭像
    endiana7

    流月無聲

    endiana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