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既赦越,越王句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弔死,與百姓同其勞。
《史記‧句踐世家》



越王句踐臥薪嘗膽的事蹟距今已經兩千多年了。當年是怎麼一回事呢?話說吳國與越國比鄰,越王句踐後來有了爭雄之心,因此出兵攻吳,吳王闔閭因此傷重而死,子吳王夫差報仇攻越,擊敗了越王句踐,滅了越國,使句踐稱臣,不僅送上財寶婢妾,還淪為階下囚,多年之後才得以返國,過程中因得范蠡與文種兩位大夫的輔助,「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復國成功,反過來滅了吳國,一雪會稽之恥,成為五霸之一。

所以現在我們都用「臥薪嘗膽」這個成語,來勉勵人刻苦自勵,也比喻奮起之決心。

《爭霸》一開始從闔閭與句踐征戰開始,第一集句踐因范蠡奇謀打敗闔閭,第二集好大喜功兵敗於夫差,接下來就開始句踐漫長為奴的日子,一直到30多集句踐才得以返國,可以說勾踐的忍與屈辱在本劇集中佔了很大的部分,其間范蠡獻計與西施獻媚裡應外合,當然范蠡的智謀更是不可或缺的情節。不需劍、不靠武力,單憑智慧與一張嘴,遊走各國,那是身為策士的痛快;擁有忠臣與謀士,更是稱雄的最大本錢。看著劇中人物鬥智爭勝,只能說兩字:「過癮」。

對於句踐,我最佩服的是他的毅力,因為要堅持一個理念二十餘年沒有一絲一毫的動搖與鬆懈,那是多麼不簡單!臥薪嘗膽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方法而已,靠得還是自己的堅持。不過句踐終究還是跟歷代君王一樣,內心詭譎、殘暴。就在他滅了吳國之後,句踐封范蠡為上將軍,賜其封地,不過范蠡不為所動反而求去;離去之後范蠡寫信跟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長頸鳥喙,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之同富貴。」,提醒文種要功成身退,遠離權力核心,文種不聽,最終被句踐賜死,正印證范蠡之遠見。

在這段歷史裡,我最欣賞的是范蠡。范蠡原為楚人,字少伯,個性瀟灑放浪,癲狂不拘,自詡為浪士狂人。因為文種舉薦,句踐以大誠而禮遇范蠡,范蠡受感動答應出仕入將,甘心輔助句踐二十餘年。范蠡處事縝密,在關鍵時刻懂得迂迴和放開,不會拘泥於世俗之見,文韜武略堪稱不世之才。例如一開始句踐伐吳之戰,范蠡明知此戰必敗,越王不聽便不再堅持,反倒在越王戰敗後,致力保存句踐,句踐入吳為奴時,范蠡甘願隨句踐入吳,一同為奴;至於文種則留國內治國安內。歸國之後,與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七術,兩人是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而滅吳七術其中一計就是獻上絕世美人西施,裡應外合興越滅吳。

傳說這位佳人西施是范蠡的愛人,西施原本是苧蘿村的一位浣紗女,為了復國,范蠡不惜獻上西施去迷惑夫差,最終在復國成功後,范蠡與西施乘扁舟遊於太湖之上,功成身退遠遊而去。

這真是個浪漫的結局,不是嗎?如果這是真的,那是怎樣的毅力、胸襟與感情,才能讓他倆可以這樣堅持下去?光是想像就令人羨慕了。在《爭霸》裡,范蠡的專一執著、為國付出,以及西施的捨得與意念之堅持均令人佩服。劇中山水秀麗,伴隨兩人的感情,最後依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幸福無以言喻,多年的犧牲也就值得了。

話說范蠡與西施離開後,到了齊國化名為「鴟夷子皮」,經商致產數十萬,因有賢名尊為相國,他以為「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歸相印散盡財富,離開到了陶,經商累積財富百萬,人稱陶朱公,揚名於天下。《史記‧句踐世家》最後說:「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正是范蠡高才之寫照。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令人嚮往的時代;跟三國不同的是,他更講究的是智謀的競逐。百家爭鳴、策士縱橫,不僅是一個爭霸的時代,也是一個夢想的時代。看著那些君王爭雄,謀士指揮天下,咀嚼其味,正可以提供我們為人處事的另一種思考角度。


後話:

1. 「臥薪嘗膽」這個故事很多人演過,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個港劇版本,除了故事演繹比較有味之外,當然演員是更重要的因素,因為:陳坤的范蠡帥(!!)、郭羨妮的西施美、劉松仁的句踐演得夠徹底、馬德鐘的夫差夠狂妄,像陳道明版的看來看去還是像陳道明太無趣了;陳寶國的有點悶。劇中范蠡仕吳臥底,大概是採《史記》說法(范蠡曾留於吳當人質)再加以發揮,讓整個故事更有張力。

2. 「功成身退」說起來很簡單,要做到卻很難,例如韓信也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受害者,這也只能說他不夠聰明。敵國滅,謀臣亡,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啊!

3. 范蠡的事蹟大多可見於《史記‧越王世家》、《史記‧貨殖列傳》、《國語‧越語下》

4. 「陶朱公」更是生意人必膜拜的對象,因為他實在太會賺錢了~~

5. 話說范蠡與西施圖謀復國二十年,老實說當年的青春美少女其實也都快變成資深歐巴桑了,但最後兩人偕手而去,更印證兩人之不凡與堅定。

6. 針對西施,有人說就是因為她才導致夫差亡國,這又是許多男人的推託之詞。後來唐‧羅隱寫了首〈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 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為西施這段傳奇下了最佳的註解。

7. 成語「東施效顰」也跟西施有關。傳說西施有心臟病,當心痛的時候捧心的身態特別美麗,隔壁村的東施長得醜,見西施模樣很美想學西施,結果反而更醜了,於是後人用「東施效顰」,來形容自己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胡亂模仿他人反而收到反效果,跟「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意思一樣。

8.太湖邊的蠡園多年前我曾經去過,這個蠡園正是為范蠡與西施這段故事而立。當時微風細雨,顯得蠡園更加幽靜,太湖則遼闊悠渺,兩千多年前泛舟其上,想必更加美麗如畫。



流月無聲/旅人不沉默/ 小橋流水煙雨江南-無錫篇 http://blog.sina.com.tw/endiana/article.php?pbgid=13545&entryid=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ndiana7 的頭像
    endiana7

    流月無聲

    endiana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