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寵愛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杜牧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千頂山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講得就是楊貴妃受寵之盛,也看的出楊貴妃恃寵而驕。也因為如此,唐玄宗日益沉迷女色,荒廢朝事,再加上寵幸奸佞小人,埋下安史之亂的禍因,也導致最後不得不在馬嵬坡賜死楊貴妃的結局。
經過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很多人都將矛頭指向楊貴妃,認為是紅顏禍水,是她害唐朝國力衰微。理解的人其實也想到了,事實上責任全能怪在楊貴妃身上嗎?其實不然。歷史上詠馬嵬之變的詩很多,李商隱的《馬嵬》就是其中一首藝術很高的作品: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聽說楊貴妃在海外仙山上,但這都只是聽說,又有什麼用呢?下輩子是否能結為夫婦渺茫難測,畢竟這輩子是完了!現在只聽到逃難護駕軍隊中夜裡報更的聲音,不再有當年安然高臥、專人報時。今天軍隊停而不發,逼得我必須與你訣別,當時我們笑那天上牽牛織女不如我們可以天天一起的景況卻猶在眼前。我當了四十多年的天子,卻保不住你,還不如作為尋常百姓的盧家有那善織的莫愁呀!)
這首詩寫的淒美動人,重現當年唐玄宗與楊貴妃恩愛的情景,卻也寫出今昔分離的殘酷。然而李商隱正是利用這樣今昔的對比,婉曲地諷刺了這樣的結局其實都是唐玄宗造成的。沒有之前的荒淫,哪來今日的訣別?楊貴妃或許放縱享樂,但身為天下權力的掌握、決策者,實不應、也不該將責任推在一個女子身上。最後兩句,正深刻的提供我們另一番思考。當然也就像是羅隱《西施》所說的:「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任何事件必有其因果,只是很多時候世人模糊了焦點而已啊~
p.s 而「莫愁」是古代一位善於織綺、采桑的女子,也有其典故,或許以後有機會再聊吧!
- Apr 21 Sat 2007 00:00
不及盧家有莫愁─李商隱‧馬嵬
close
中國歷史上,有四位最著名的絕色佳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這些紅顏都跟戰爭脫不了干係,其中下場最悲慘的應當屬楊貴妃。楊貴妃本名叫楊玉環(719~756),父親是楊玄琰,為蜀州司戶,不過早逝,所以楊玉環被叔父河南府士曹楊玄珪收養。玉環具有美貌又能歌善舞,也很聰明。後來被唐玄宗第十八子壽王瑁納為妃,可是後來也因為她的美貌,而被唐玄宗納為己用,從皇帝的兒媳搖身一變為皇帝最寵幸的妃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