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論長短,不論是在求學、工作、家庭、感情哪一方面,有時春風得意,有時鬱鬱不得志,有時則只能大喊為什麼那個人不是我。以比例來說,大多得意之時少,失意挫折者多。挫折有大有小,當然失意落寞也就有所差別。猶記得當年畢業之後,自己連兩年在甄試中奔波,每次的差一點點我還是都告訴自己努力再來過,但是當後來每次都是只差一點點(曾經分數只差了那麼零點多一點),對自己不禁真的開始懷疑了,尤其是在同一戰線上輸給最不想輸的人,那種打擊與失意,讓人痛徹心扉,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的失意事。


人在失意的時候,不論是誰都是一樣的,即便理由不同,程度不同,相遇的時候都還是會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鳴,這個道理自古相同。每每想到這個,就會想起王安石「人生失意無南北」這句話。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當年王昭君要離開漢宫出嫁至塞外匈奴的時候,眼淚濕了昭君姣好的面容,鬢角垂落兩旁。她低頭徘迴顧影自憐,容貌因過度傷心而黯淡失色,雖然是這樣但她的美麗容貌仍讓漢元帝不能自持的為她動心。皇帝回宮後責怪畫畫的人,這樣絕色出眾的女子這一生能看到幾個呢!其實像昭君這樣的絕代佳人,她的風采神韻本來就是畫不出來的,皇帝怪罪於畫工(毛延壽)把他給殺掉,這個畫師真是冤枉啊!王昭君離開漢朝領土之後就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可憐她始終只能穿著漢朝宮女的服飾來懷念家鄉,到最後連帶來的衣服都穿完了。她寫信詢問漢朝的事,卻只見每年大雁南來北往地飛,不見消息往來。(以下四句應是作者附加之議論)親人從遙遠的家裏傳來消息:你要在匈奴城市裏好好生活,不要再掛念故鄉了。你沒看到嗎?當年受盡榮寵的陳皇后阿嬌現在被幽禁在只離君王一點點遠的冷宮長門宮裏,人生一旦失意了,無論近在咫尺或是遠在天涯,遭遇都是一樣,沒有什麼天南地北的分別啊!)

王安石的這首《明妃曲》相當有名,他從以往不同的角度來看昭君出塞這件事,以往人們總是怪著毛延壽從中作梗,以至於害得美麗的昭君遠嫁異族,但是真正造成這樣的景況真的是區區畫工可以左右的嗎?還不都是帝王對嬪妃並無真情實意,才會導致了王昭君和親呢?說來說去還是漢元帝的昏庸、寡情啊!而王安石以告訴的語氣來帶出本詩的重點:阿嬌被所在漢宮裡,昭君被嫁與單于,一南一北皆失意,並無差別,其實正是感嘆著人生遇到失意事的時候,是不分東南西北的,到處多有,也就無須特別感傷啊。本詩正也充分凸顯宋詩善於議論說理的特色。

詩的最後倒數一句講的是阿嬌的典故,也就是「金屋藏嬌」的主角「陳阿嬌皇后」。據說漢武帝劉徹4歲時立為膠東王,過了一年,館陶長公主(漢武帝的姑媽)抱他在膝上,問他要不要娶老婆呢?長公主指周圍百餘人,他都搖頭,直到指她到長公主的女兒阿嬌,這劉徹才笑著說:「如果我娶到阿嬌作為妻子,我一定蓋一間金屋來給她!」後來當劉徹被立為太子之後,長公主隨即與王美人定親,當漢武帝即位,阿嬌便成為陳皇后,漢武帝也建金屋與之。不過這陳皇后後來遭到廢黜,一來既不能生子,又仗母勢嬌橫,更在漢武帝寵幸衛子夫後,多次要死要活,激怒武帝,也導致漢武帝將她廢黜到長門宮,一生冷宮幽禁。據傳後來陳皇后為了要挽回漢武帝的心,還曾經以千金委請司馬相如幫她寫了一首哀怨悱徹的《長門賦》,雖不確切本事真假,我們可以知道的是終究徒勞無功。

其實,王安石借王昭君去國懷鄉的失意凄苦,同時應也多少流露出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也因此在結尾不禁提出這樣的結論:失意的普遍性,這其實也概括出封建士子常常坎坷失志之悲慘命運。王安石一生政壇起伏,曾經意氣風發,也因為新政失敗,被百般攻擊,最後只好隱退鍾山,反映的也是歷來許多士人的景況,不過他幸運的是,曾經大起也曾大落,說來也不枉此生。

所以說,我們失意的時候,想想別人或許也就不必這樣沉痛了,因為每個人都曾失敗過啊!如果是自己努力不夠,那就繼續努力吧!如果是時不我予,機會總會再來;如果此路不通,當有柳暗花明重新找到自我的一天。因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ndiana7 的頭像
    endiana7

    流月無聲

    endiana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